平原鬼山

    蒲松龄在其鬼狐小说《聊斋志异》里边曾有过对鬼市的描写,鬼市又称“山市”即深山中的“山中蜃景”,在我国的山东省的蓬莱市,千古以来也有着闻名天下的海市蜃楼奇景,传说当初秦始皇命徐福出海寻仙求药正是目睹了海市蜃楼的奇景,认为海里有仙岛,仙岛上有仙人居住,求得仙丹后会长生不老。
    在广阔的冀中大平原上,有着这么一个传说,在多雾的季节,等去大雾散了之后,会有“鬼山”出现。那么何谓“鬼山”?在这里我要解释一下。其实所谓的“鬼山”就在我所生活的那个地方。我们那个市,全境平原,平均海拔不到二十米,没有一座山和丘陵。在前几年的时候,邻县的老百姓突然发现连续几天每当清晨的大雾散去之后,在我们市境内的这个方向突然耸起了一座上千米高的大山。生活在这片地区的人们都知道,我们这边是没有山的,就算是离着最近的一座太行山余脉山峰也有差不多二百里地。当然了,这一奇景在我们这个市境内是看不到的,想看的话就得去我们的邻县。所以这件很多我们本市的老百姓都不太清楚事情,却在邻县的老百姓嘴里却传的津津有味儿。
    零九年的时候,我特意为了这件事去了南边的邻县采风走访。我去的是跟我们市仅一河之隔的一个镇,一条八里多宽的干河床划分了两个县市之间的边界。走在小镇的街道上,路两边打牌,下象棋的人不少。见我挎着皮包,拎着相机,就知道我是外来的,都好奇的看我。我找了一个象棋摊儿,一群老乡正围着看下象棋。我客气的打了招呼,说明了来意,照例拿出好烟来分发下去。

    “我是从沙子河北边儿过来的,来咱们这儿哩,就是想了解了解关于这个咱们这边儿的老百姓传的“鬼山”的事儿,俺们那边儿的老百姓们都不怎么清楚这件事儿,我了解清楚了好写出来,让他们也知道知道。”我对老乡们这样讲。
    “要说你们那边儿可真是块儿是风水宝地,有神仙庇佑。那可不是“鬼山”,傻老百姓们瞎叫瞎传,那是“仙山”。我看见过山上有庙,上山路上还有人,穿着古代的衣服,还有鹤在半山腰上飞。一个老乡吸着烟对我说道。
    “狗剩儿,你净胡**扯蛋,在咱们这边儿你几时见过鹤?人家南方才有哩。不过那山上有庙有人倒是真的,俺们都看见过。”一群人里面最年长的老人开口说道。
    “老辈子,我看这群人里边儿数您阅历高,您就给俺说说这个事儿呗。”我恭敬的对老人说。
    “要说这个事儿啊,我也是听上一辈儿老人讲过,说沙子河北边儿,也就是你们那边儿有一座“鬼山”,有的年月等大雾散了之后就能看见一座上千米高的山。咱们都是这一片儿的当地儿人,谁都知道,咱们整个冀中也就西县有山,可就是最近的那座也离着咱们这边儿二百里地哩,况且谁也知道你们那边儿跟俺们这儿一个样,都是平坦地儿。这山来的邪乎,就那么个把钟头,等雾散完了,出了日头(方言:太阳)就没有了。所以哩,俺们这边儿的老百姓们就都叫它“鬼山”。

    老人说完磕了磕烟锅上的灰,低下头装起烟草来。
    “老辈子,您活这么大岁数了,见过多少次“鬼山”?
    “不多,在我还小的时候儿见过一次,后来就几十年再也没见过。九四,九五年秋天那会儿俺家大小子娶媳妇儿盖新房见过几次,那两年子出来的多,隔那么个三四天就出来一回。数那两年出来的时候看的清楚,山顶上有座大庙,那山上有石阶路,路上走的人,有背柴火的,有上山上香的,都能看个清清楚楚的。前两年的时候又出来过几回,省里边儿下来记者,专家来村儿里问过,可惜了的是他们都没赶上看见,所以调查来调查去也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。”
    前年秋天,我和几个朋友骑单车从省城走国道去北京,有幸今生第一次亲眼一睹“鬼山”的真容。那天早晨,大雾刚开始散,我们骑到了沙子河大桥南岸桥头的时候,我正在边骑车子边低着头想事情,朋友喊我快看前边,怎么突然有座山!我猛地一激灵,赶快抬起头来那么一看。那是座上千米高的青山,看起来像是南方的山,山上郁郁葱葱,秀气的很,跟我们这边的太行山里光秃秃的石头山明显不一样。山顶上隐隐约约有座古建筑,看不清楚是寺院还是庙宇。“鬼山,是鬼山,这他妈的就是的鬼山,我草,没想到咱们这辈子也有机会能看见它一回!”我兴奋的对朋友们喊。我们赶紧拿出数码相机来拍照,邪门儿的是,在相机取景框的电子显示屏上,根本就看不到任何山的影子。我跟几个朋友个个都面面相觑,这也太他妈的也太扯了吧,难道眼前的这座“鬼山”是人心中的幻觉吗?难道这么多年来会这么多的人都会不约而同的产生幻觉?
    过了差不多十分钟之后,天亮了,鬼山也在我们这些凡人敬畏而虔诚的眼神中慢慢消失了踪影,天知道它下一次会什么时候出现,天知道它下一次还会不会出现。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