贼猫

作者:天下霸唱

  张小辫禀道:“恩相有所不知,这口井底的水中,还有两尾金鳞鲤鱼,专门守着“风雨钟”,不容旁人近前,牠们活得久了,已然成了些气候,寻常的兵勇进去了,也只能枉自送命,小的不才,愿和孙牌头两人,于上几十隻灵州花猫下井,拚着九死一生,定能设法取出“风雨钟”,在明天天亮之时,献到恩相当前。”

  马大人说道:“好胆识,但现在不比以往,正是平乱之时,咱们军中无戏言,倘若你能做成此事,本官以后必然抬举重用于你。”随即吩咐下去,派兵把守四周,閒杂人等不得近前。又拨了一哨团勇,专听张牌头调遣,然后便自行带人去巡视城防了。

  张小辫当众夸下了海口,心裡却顶多只有三分把握,听马大人话裡话外的意思,竟是给自已立下“军令状”了,做成了万事皆好,做不成就得提头来见,但开弓没有回头箭,只好求猫仙爷务必灵应则个,好教张三爷马到成功。

  张小辫找人买来些麵饼馒头,带在身上迳自前往猫仙祠,他和孙大麻子两人来到庙中,先给猫仙爷叩了几个头,上了两柱香,就地坐下来收拾整顿。

  孙大麻子对张小辫单枪匹马取了神獒的首级之事,已自佩服得五体投地,刚才见他应了马大人吩咐的事,不知他又有什麽妙计,心下老大稀罕,一时未敢骤然说破,此时才问起来要如何行事。有道是“官无三日急,倒有七日宽”,一天一夜之内取出风雨钟是否有些操之过急?按理该当从长计议,还是去讨一个不拘时日的活限为好。

  张小辫心裡虽然没底,表面却装做了坦然自若、不以为意的模样,也不对孙大麻子明言,只是吹嘘道:“想想以前在金棺村的时候,那些个乡下的愚夫愚妇,谁肯把咱们正眼相看?不过当日穷困失意,乃贤士之常,却不知咱们兄弟是十年磨一剑,霜刃未曾试,时来运到时,皆显出为将为相之材,除了颠倒乾坤,什麽事是做不成的?齐家治国平天下,统统不在话下。”

  张小辫逞了一番口舌之快,说要养精蓄锐,先自倒头大睡起来,直至天色渐晚,养足了精神气力,吃些乾粮填饱肚子,起身穿起猫仙爷留下的“黑蝉”夜行衣,脑袋上顶了“猫儿脸”,他让孙大麻子也赶紧收拾俐落了,带上绳索、哨棒、灯烛等一应之物。

  此时天色大黑,猫仙祠中的野猫已经愈聚愈多,张小辫经常带在身边的“月影乌瞳金丝虎”也混在其中,灵州花猫中以“金玉奴”为首领,除了那些散处在各条街巷中的家猫,几乎都已云集至此,只见群猫中的“胖的瘦的、高的矮的、凶的善的、美的丑的、馋的懒的、公的母的、大的小的”,几乎什麽模样的都有,一时观之不尽。

  张小辫背过“猫谱”,一看之下,就知道庙中野猫多是产于灵州的名品,诸如什麽“长面罗汉、千文钱、过桥金、薄耳将军、绝鸡种、圆尾虎、灶上懒、睡神炉、夜明灯、毛毯子……”虽然各有形态习性,都属品相极佳的花猫。

  张小辫对着群猫团团作了一揖,口中说道:“小人张三,向来最尊猫仙爷爷,今天要有劳诸位猫爷猫奶,摆出猫儿阵来相助一臂之力,事关重大,万望帮衬扶持则个。”说完从怀中取出那枚“狐玉”,托在掌中,放到金玉奴面前给牠看了一看,狐玉属阳,猫眼属阴,应了物性相吸之理,群猫难免对此物大为好奇,纷纷围拢过来看个不住。

  张小辫见时机到了,对孙大麻子使了个眼色,手中攥住那块狐玉,二人跳出圈外,快步朝门外走去,野猫们怔了一怔,却都还想再看那狐玉究竟是个什麽东西,便在金玉奴的带领下从后尾随而来,队伍拖拖拉拉,足有一条街长,在清冷的月色之下,数百隻野猫缓缓向着塔王寺古井逶迤而行。这正是:“刚在山中擒凶神,又去井底钓金鳞。”欲知后事如何,且听下回分解。

第四卷 塔王 第四话 风雨钟

  天下金乌玉兔轮转,地下古往今来变迁,凡是有了本事在身的人,无非上中下三条出路,上者是学得文武艺,货卖帝王家,为朝廷出力,图一番封妻荫子的高官厚禄;中者能凭着自身艺业养家糊口,虽然劳烦辛苦,却也能够安身立命;下者就是流落进草莽当中去了,只能做些个没有王法的勾当,大秤分金,小秤分银,无粮同饿,有肉同吃,所谓的“分赃聚义”。

  但为何许多有大手段的人物,一辈子活得勉勉强强,终日里衣不蔽体,食不果腹,反倒还不如那些平庸无能之辈?只因同样一世为人,机缘命运却是千差万别。所谓“高才命穷、庸才运通”,此身的贫富贵贱,向来是论命不论才的,不管你胸中是如何的才高志广,倘若该着你命里用不上的,终究没处施展手段。

  张小辫跟林中老鬼学了一套“相猫”的法子,本以为多是些鸡鸣狗盗般的雕虫小技,灵州城里的野猫家猫,个个馋懒狡猾,既盖不成瓦房,又蒸不熟米饭,三爷挨饿受冻时能指望它们顶得上什么用场?却没料想时运一到,无中也能生出有来,自然遇到番大请大受的机缘,他竟然凭着灵州野猫相助,做出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。正是:“谁说猫无道,猫道也有踪;更兼多奇异,从来胜庸俗。”

  话说当天夜里头顶一轮皓月当空,映得澄辉万里,上下一碧,张小辫和孙大麻子引了一大群野猫,穿街过巷而行,迳自来到“塔王寺”旧址跟前。此时城中早已宵禁,家家关门闭户,街上冷冷清清的空无一人,只是偶尔有几队巡防的灵州团勇,持着刀枪往来戒备。

  倒塌的民房废墟中,地面上裂开了一条深沟,里面雾气浓重,在外边看不出是深是浅,四周把守着一哨兵勇,都举着火把灯笼。张小辫向他们要了两盏灯笼,跟孙大麻子各自提在手中,带着野猫们一头钻进了浓雾之中。

  此处在好几百年以前,曾是一座高塔埋在地下的塔基,地底尚有砖石夯土可见,最深处藏着一口深井,由于塔基开裂,并不需要从井眼垂绳进下去,二人摸索着崩塌的砖墙往下走,就觉阴冷潮湿之气渐重,井壁上到处都是继漉漉的水雾。

  塔王寺古井口窄腹大,井底是个天然石洞,井眼下方正对着一处深潭,潭水深不可测。原来天下之渊,共分作“三十六脉、七十二眼”,皆是极深极幽的“潭、井、渊、泉”。这口古井正是其中之一,西接八百里洞庭湖,东边则联着浩瀚无际的汪洋大海。

  在早年间,大约是唐朝的时候,灵州城方圆数百里内,常有灾荒出现,不是炎赤田裂,便是洪水泛滥,十年里头,往往有九年都是灾年,以至斗米千钱,民不聊生。朝廷认为肯定是在灵州城的千年古井当中,有条老龙兴妖作怪,于是请来高僧镇伏,并且下旨建了一座寺庙,又在井上起了一座金碧辉煌的高塔,用香火供养着一尊“风雨钟”,祈求风调雨顺。

  那风雨钟能预知风雨阴晴,乃是塔王寺里的镇寺之宝。据传早在大禹治水之时,多有鬼神相助,一次在深山里疏通河道的时候,遇到黑雾弥漫,白昼里伸手不见五指。幸亏有一头大野猪口衔明珠作为前导,不断将附近涌出的云雾吸入嘴里,才使得禹王带着大伙在黑雾中伐通了河道。其实那颗明珠是块罕见的莹光矿石,能够吞聚云雨,风雨钟上正是嵌铸了此物,所以时常在塔王寺上空显山异云象。

  有道是:“世间好景难久长,彩云易散琉璃碎。”到后来改朝换代,刀兵四起,灵州城也免不了饱受战火摧残。塔王寺里的高僧担心风雨钟毁于战乱,就将它偷偷藏在了塔王下的古井里,又恐贼人盗宝,便把青铜钟锁在了两尾“鼍鱼”身上。

  鼍鱼并非中土之物,原是由一位印度僧侣,从“婆罗甘孜国”携带而来的两栖异种,存活的寿命能比老龟还要长,它们形如金鳞鲤鱼,背上有硬壳如甲,在水中力大无穷,要是有贼子妄想盗取风雨钟,即便不是被鼍鱼咬死在水里,也会惊得它们拖拽着铜钟遁入深水,几十上百年里不复出现。

  张小辫和孙大麻子摸到水潭边,举着灯笼四下里一照,只见那水面平滑如镜,也不甚宽阔,却比普通的井水大得多了,约有四张八仙桌子大小,一大团白雾从水面飘涌上去,愈到高处愈多,井底水潭四周并没有雾气,那井壁和洞穴中有无数尊大大小小的石佛,宝相千变万化,妙态庄严。

  那伙以金玉奴为首的野猫们,也在后边相继跟了进来,它们整日都在灵州城里游荡厮耍,从穷街陋巷,到朱门大户,乃至“玳瑁梁间、鸳鸯楼头、画阁之中、绣屏之内、城里城外”,没有一处不是它们往来惯熟的,却向来不曾到过塔王寺古井,此刻见这井底的藏仲洞里石怪水异,都感觉大为好奇,聚在一处瞪大了眼睛四处打量。

  张小辫指着水潭中白雾涌动之处,对孙大麻子说:“水中这个所在,便是藏着风雨钟的地方了,若有手段取出此物,何愁换不来顶戴花翎的高官厚禄……”

  孙大麻子吃惊地说:“俺说张三,想来这是何等隐秘的事体,你又是从哪里知道得如此详尽?再者说来,那风雨钟是灵州重宝,向来司掌着方圆百里之内的风调雨顺,咱们岂敢轻易惊动它?莫非你又撞见了金棺坟里的老鬼?别忘了咱们先前在槐园惹祸上身,还都是由此而起,俺劝你可再也别听信他的妖言了,那厮未必是安的什么好心。”

  张小辫随口遮掩道:“金棺坟一片荒冢,哪里有什么老鬼?三爷这是自家传下来的憋宝相猫之术,不过真人不露相,露相不真人,故此以前没在金棺村里施展过,如今井底的风雨铜钟聚住了云雾,显出塔灵异象,搅得满城军民人心不安,咱们兄弟怎可袖手旁观?”又说这古井里藏的风雨钟,只不过是件能聚集云雾的古物,岂是当真管得了什么风调雨顺?咱们灵州自古就是猫多朝多,诸如什么“塔王寺、金棺寺、龙王庙、猫仙祠……”简直是数都数不过来,把上下九十九重天的神仙佛道都供遍了,但逢上灾年,还不是照样该旱的旱,该涝的涝,风雨钟何曾起到过半点用处?要不是当年的猫仙谭道人除掉了火蚕,哪里还能有灵州城今天的繁华规模?所以说天底下的事情,向来应当是“在德不在险、在仁不在物”,如果世人没做出那分德行来,纵然有宝也无灵。

  孙大麻子是个直肚肠的实心眼,听罢怔了一怔,迟疑道:“这等?”又想了想,终于觉得有点开窍了,随即点头说:“嗯……果然有理,别看俺有一身恨天无把,恨地无坏的莽撞力气,可要说起见识机智,还是三弟更胜一筹,依你说,此事该当如何理会?”

  张小辫道:“井底的水潭深得直通海眼,又有成了精的老鱼藏在其中,要是冒然过去,多半要被水怪拖到龙宫里充做龙王爷的上门女婿,据说龙女绝非花容月貌,可个个都是药叉修罗的撮鸟模样,若真如此,三爷岂不尴尬?幸好咱们把灵州猫王金玉奴引到了塔王寺古井里,你我兄弟只躲在一旁等着坐收渔人之利也就是了,且看野猫们如何施展。”

  孙大麻子可想不出几只野猫能济得甚事,对此半信半疑,只好耐着性子,同张小辫攀到井壁上的一个佛龛里,挑了两盏灯笼,望前照着那片深冷寂静的深潭,这正是:“安排扑鼻芳香饵,静待金鲵上钩来。”

  再说灵州野猫最喜鱼腥,自古就有在水边观鱼的习惯,加之最近几年来,当地天灾兵祸相连,早已无人再去猫仙祠供奉鱼鲜,即便是臭鱼烂虾,也等闲难得一见,此刻见了井底游鱼,免不了要凑近前去过回眼瘾。

  谁知群猫刚到潭边,就见水花突然一分,从中涌出一个大鱼头来,那鱼体态奇异,鳞甲灿然,瞳子大如大碗公,吓得野猫们大惊失色,急忙四散躲避,其中有只“灶上懒”最为笨拙,虽然侥幸没被拖入水里,但它躲得稍稍慢了半步,竟被那怪鱼一跃之力,撞得横飞了出去,直落在石佛丛中,懒猫折脱了一条猫腿儿,惨叫不迭。

  鼍鱼平时以吃潭中的“鱼、蛙、龟、蛇”为生,更擅能拖拽野狗野猫入水吞食,此时一击未中,也有些出乎意料之外,便隐入水底静伏不动。

  灵州野猫们领教了厉害,再也不敢靠近水边半步,那只全身锦绣的金玉奴,是城中野猫的首领,它带着大小群猫,凑过去看了看那只摔断了腿的“灶上懒”,神态甚是怜惜,见伤了同伴又都有些恼火,不肯就此善罢甘休。

  群猫嘀嘀咕咕地似乎是商量了一阵,那支灶上懒便拖着那条瘸腿,一步一步挪蹭到井壁旁,顺势依贴在墙上,也不知它是使什么法子,自已挨着石壁跳了几跳,虽然疼得嗷嗷直叫,但竟然把骨头重新接合了。